小叶榄仁
拉丁学名 Terminalia neotaliala Capuron
别 名 细叶榄仁、非洲榄仁、雨伞树
君子科、诃子属落叶大乔木,高可达15 m。主干直立,树冠呈伞状,小叶片枇杷形,对羽状脉,叶轮生,深绿色,穗状花序,腋生,花两性,核果纺锤形,种子1 枚。
原产非洲的马达加斯加,中国广东、福建、台湾沿海一带已有栽培。
小叶榄仁主干浑圆挺直,枝桠自然分层轮生于主干四周,层层分明有序水平向四周开展,枝桠柔软,小叶琵琶形,具短绒毛,冬季落叶后光秃柔细的枝桠美,益显独特风格;春季萌发青翠的新叶,随风飘逸,姿态甚为忧雅。树形虽高,但枝干极为柔软,根群生长稳固后极抗强风吹袭,并耐盐分,为优良的海岸树种。花期:其花小而不显著,呈穗状花序。姿态甚为优雅,为优良的海岸树种、也常做行道树使用。
形态特征
使君子科诃子属落叶大乔木,株高10~15m,主干直立,冠幅2~5m,侧枝轮生呈水平展开,树冠层伞形,层次分明,质感轻细。
叶小,长3~8cm,宽2~3cm,提琴状倒卵形,全缘,具4~6对羽状脉,4~7叶轮生,深绿色,冬季落叶前变红或紫红色;穗状花序腋生,花两性,花萼5裂,无花瓣,雄蕊10,两轮排列,着生于萼管上;子房下位,1室,胚珠2个,花柱单生伸出;核果纺锤形;种子1个。
生长习性
喜光,耐半阴,喜高温湿润气侯,深根性,抗风,抗污染,寿命长。
树性强健,生长迅速,不拘土质,但以肥沃的沙质土壤为最佳,排水、日照需良好。性喜高温多湿,生育适温约为23-32℃,耐热、耐湿。
分布范围
原产原产非洲的马达加斯加。我国广东、福建、台湾沿海一带已有栽培。[1]
原产地:非洲。中国分布在广东、香港、台湾、广西
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(主要城市:福州、厦门、泉州、漳州、广州、佛山、顺德 、东莞 、惠州、汕头、台北、柳州、桂平、个旧)
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(主要城市:海口、三亚、琼海、高雄、台南、深圳、湛江、中山、珠海、澳门、香港、南宁、钦州 北海、茂名、景洪)。
主要价值
树形虽高、但枝干极为柔软,根群生长稳后极抗强风吹袭,并耐盐分,为优良的海岸树种。 景观用途:庭园树、行道树。
栽培技术
土:小叶榄仁树性强健,生长迅速,不拘土质,但以肥沃的沙质土壤为最佳。
水、光照:排水、日照需良好。幼株需水较多,应常补给。每年春、夏季各施有机肥一次。树冠若不均衡,待冬季落叶后稍加修整。
温度:性喜高温多湿,生育适温约为23——32℃。
特点:耐热、耐湿、耐碱、耐瘠、抗污染、易移植、寿命长。